枉诸友先君墓次方石先生韵奉谢二首 其二

泪眼冲寒不受风,出城先错路西东。
地连村郭无三里,谊重存亡有数公。
寸草恩多身尚在,蓼莪诗苦卷难终。
须知尽日閒行意,不为看云到水穷。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去祭奠亡父时的复杂心情,用非常生活化的场景表达了深刻的哀思。

前两句写诗人哭肿的眼睛被寒风吹得生疼,出城时还走错了方向——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诗人因悲伤而精神恍惚的状态。就像我们极度难过时也会头晕眼花、做事心不在焉一样。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情感:虽然墓地离城不远("无三里"),但前来祭奠的朋友们("数公")的情谊却跨越了生死;父母养育之恩如"寸草"般细微却深厚,而自己写的悼诗("蓼莪"指悼亡诗)却怎么都写不完心中的痛苦。这种"恩情很大,回报很小"的对比让人动容。

最后两句看似在说闲逛看云,实则暗示:我这一整天的徘徊,哪里是真的在看风景?分明是思念父亲到了极点,就像走到水源尽头仍不愿离开。这种含蓄的表达比直接说"我很想父亲"更有感染力。

全诗妙在用迷路、看云等日常小事,把丧父之痛写得既真实又深沉。就像我们现代人失去亲人时,可能也会盯着某个无关的东西发呆——诗人正是捕捉到了这种人类共通的哀思。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