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杨诗其二

天地气不灭,今古递流行。
岩岩富平君,所得何太赢。
朝籍未云久,浩然厌承明。
绌志终老亲,食力乃躬耕。
贷粟耻监河,独行异于陵。
峨峨獬豸冠,一出狐豕惊。
两分既以展,慷慨示平生。
訾亹探乱源,力欲奸谀清。
屈指及四五,天怒不为恒。
九关下虎豹,白日纷雷霆。
沈冥狴犴间,血肉浩纵横。
十载无生晷,万死有馀诚。
荷校诵遗编,庶几演周经。
茹甘岂以蓼,就燠岂以冰。
诚知非身计,心各有重轻。
终荷帝垂察,役服等齐氓。
未永鼓腹游,溘哉大命倾。
此疏忆昨传,夜灯尽荧荧。
片纸或只言,若引九鼎絙。
归骨二华颠,咸秦遍精灵。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位正直官员的坎坷人生,核心思想是"坚守原则比生命更重要"。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独行异于陵"):
用对比手法描写主人公品格——他本可以享受高官厚禄("岩岩富平君"),却选择辞官种田奉养父母("食力乃躬耕"),宁可饿肚子也不愿同流合污("贷粟耻监河")。这里用"监河"(管水利的肥差)和"于陵"(古代隐士)作对比,突出他的清高。

第二部分("峨峨獬豸冠"到"血肉浩纵横"):
讲他当御史("獬豸冠"象征执法)时雷厉风行,查处贪官("狐豕"指奸臣),结果反被陷害入狱。最震撼的是"血肉浩纵横"这句,直接描写他在狱中遭受酷刑的惨状,但"万死有馀诚"表明他宁死不屈。

第三部分("十载无生晷"到结尾):
写他在狱中仍坚持读书("荷校诵遗编"),像嚼苦菜("蓼")却觉得甜,体现精神力量。最后虽然平反("终荷帝垂察"),但已耗尽生命("溘哉大命倾")。结尾"若引九鼎絙"这个比喻很妙——他的只言片语像细绳拉巨鼎,说明正义言论的力量。

全诗最打动人处在于:用"血肉横飞"的惨烈对比"诵遗编"的平静,用"万死"对比"馀诚",凸显在极端困境中,精神操守如何超越肉体痛苦。就像现代人说的"有些东西比生命更重要",这位古代清官用生命诠释了这个道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