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王石谷山水图歌
世间胜事谁能识,兵戈老尽丹青客。
真宰英灵厌寂寥,江山幻出王郎笔。
王郎展卷閒窗净,良久呼之曾不应。
剪水双瞳镇日看,侧身似向千峰进。
一时儒雅高江东,气韵吾推里两翁。
师授虽真肯沿袭,后生更自开蚕丛。
取象经营巧且密,丰神点拂天然中。
䪺挫淋漓写胸臆,研精毫发摹宗工。
广陵花月扁舟送,贵戚豪华盛供奉。
不惜黄金购画图,好奇往往轻南宋。
妙手装潢技绝伦,残缣断墨俄飞动。
阖闾城下收藏家,诛求到骨愁生涯。
仅存数轴用娱老,载去西风响鹿车。
君也侯门趿珠履,晴日湘帘凭画几。
奕罢双童捧箧来,狎客何知亦咨美。
笑持茗碗听王郎,鉴别妍蚩臻妙理。
作者风流异代逢,赏心拊掌王孙喜。
枉买青娥十万钱,移人尤物惟山水。
王郎驰誉满通都,软裘快马还东吴。
道边相识半穷饿,致身犹是忧妻孥。
羡君人材为世出,盛年绝艺须难得。
好求真诀走名山,粉本终南兼少室。
揽取荆关入掌中,归帆重补烟江色。
诸侯书币迷深处,搦管松根醉箕踞。
绢素流传天壤间,白云万里飞来去。
真宰英灵厌寂寥,江山幻出王郎笔。
王郎展卷閒窗净,良久呼之曾不应。
剪水双瞳镇日看,侧身似向千峰进。
一时儒雅高江东,气韵吾推里两翁。
师授虽真肯沿袭,后生更自开蚕丛。
取象经营巧且密,丰神点拂天然中。
䪺挫淋漓写胸臆,研精毫发摹宗工。
广陵花月扁舟送,贵戚豪华盛供奉。
不惜黄金购画图,好奇往往轻南宋。
妙手装潢技绝伦,残缣断墨俄飞动。
阖闾城下收藏家,诛求到骨愁生涯。
仅存数轴用娱老,载去西风响鹿车。
君也侯门趿珠履,晴日湘帘凭画几。
奕罢双童捧箧来,狎客何知亦咨美。
笑持茗碗听王郎,鉴别妍蚩臻妙理。
作者风流异代逢,赏心拊掌王孙喜。
枉买青娥十万钱,移人尤物惟山水。
王郎驰誉满通都,软裘快马还东吴。
道边相识半穷饿,致身犹是忧妻孥。
羡君人材为世出,盛年绝艺须难得。
好求真诀走名山,粉本终南兼少室。
揽取荆关入掌中,归帆重补烟江色。
诸侯书币迷深处,搦管松根醉箕踞。
绢素流传天壤间,白云万里飞来去。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清代画家王石谷(王翚)山水画的超凡魅力,以及艺术家的创作状态与人生境遇。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画作的神奇力量(前8句)
诗人开篇就说世间的美好事物很难被真正理解,战乱年代更是埋没了许多画家。但上天不愿让艺术沉寂,于是让王石谷用画笔幻化出绝美江山。这里用"剪水双瞳镇日看"形容观画入迷,仿佛真的走进了画中的千山万壑。
2. 艺术传承与创新(接下来12句)
王石谷虽师承名家,但不拘泥传统,像开辟新路的蚕丛(传说中蜀地开国者)一样创新。他的画构图精巧又自然,既能酣畅淋漓地表达情感,又能精细入微地临摹古画。当时扬州权贵们重金收藏他的作品,甚至看轻南宋名画,装裱师傅都争相为他服务。
3. 艺术家的现实困境(中间16句)
通过对比展现艺术家的生存状态:收藏家们为求画作倾家荡产,而画家自己却生活清贫,用仅存的几幅画作度日。王石谷虽名声在外,骑着骏马回到苏州,但路边相识的多是穷苦人,他还要为养家糊口发愁。
4. 艺术的真谛(最后12句)
诗人劝王石谷趁年轻去名山写生(终南山、嵩山少室山),吸收荆浩、关仝等大家的精髓。建议他在松树下醉饮作画,让画作像白云一样流传千古。最后点明主旨:比起花费重金买美女,真正能打动人的还是山水艺术。
全诗亮点:
- 用"江山幻出"形容画作逼真,仿佛变魔术
- "侧身似向千峰进"生动表现观画时的身临其境感
- 通过"道边相识半穷饿"等细节展现艺术家光鲜背后的艰辛
- 结尾"白云万里飞来去"的比喻,寓意好作品能穿越时空
这首诗既赞美了王石谷的艺术成就,也道出了艺术家的生存困境,更表达了"真正的好艺术比金钱美女更有价值"的深刻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