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杂咏 其二

晨兴慰僮仆,劳苦及兹时。
行止身难定,饥寒理亦宜。
晓霜驴背重,残雪鸟巢危。
共指前村去,云林一带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清晨赶路的画面,充满了对平凡生活的体察和温暖的人情味。

开头两句写诗人清晨出发时安慰同行的仆人,说"一路辛苦到现在也该习惯了"。这里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用平等的口吻表达对劳动者的关怀,展现了诗人朴素的同理心。

中间四句生动刻画了旅途艰辛:行人居无定所,忍受饥寒本是常态;晨霜压得驴背都显得沉重,残雪中的鸟巢摇摇欲坠。这些细节既真实反映了冬日行路的艰难,又暗喻着人生旅途的不易。特别是"驴背重"的描写,把无形的寒霜写得可感可触,让读者仿佛能看见驴子呼出的白气和它沉重的步伐。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旅人共同指着前方村庄,云雾中的树林仿佛在移动。这个充满动感的结尾突然点亮了整首诗,既暗示目的地就在眼前,又用"移动的云林"这个错觉巧妙表达了行人疲惫恍惚的状态,给人苦尽甘来的希望。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近处仆人的特写拉到驴背霜花的细节,最后定格在远方飘渺的村景,在艰辛中透出诗意,在平凡里看见温情。诗人用最朴素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生活虽难,但只要有人同行,前路总有光明。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