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友云吴尚书忠节录后

南望滇池新庙开,忠贤遗象许谁陪。
早知斯世为臣义,不负中朝出使才。
辫发肯因胡俗变,戴头真向虏庭来。
百年宇内终当死,大节堂堂未可哀。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一位名叫吴尚书的忠臣,表达了对忠诚气节的崇高敬意。

前两句写云南新建的祠堂里,这位忠臣的塑像孤独矗立,暗示他高尚的品格无人能及。三四句说如果他早知道这个时代的为臣之道,就不会辜负朝廷派他出使的重任,这里暗含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批评。

五六句用两个强烈对比的画面:他宁死也不愿按外族习俗改变发型(辫发),却昂首挺胸走向敌营,突显其宁折不弯的骨气。最后两句是全诗高潮:人生终有一死,但他保全了堂堂正正的气节,这样的死并不悲哀,反而值得歌颂。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威武不屈的忠臣形象,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精神力量。诗人通过这个历史人物,其实也在呼唤当代人应当坚守的精神品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