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动聊句

大荒孟冬月,末旬高舂时。
日腹昏盲伥,风口鸣呜咿。
万灵困险戚,百槎嗟阳衰。
浓寒有胜气,天冻无败期。
六指忽摇曳,群蹠初奔驰。
丸铜落蟾吻。始异张浑仪。
列宿犯天纪,预念汉志辞。
民甍函鼓舞,禁堞强崩离。
坐骇市声死,立怖人足踦。
坦途重车偾,急傅壮马欹。
陵早劝抚手,砾块当扬箕。
停污有乱浪,僵木无静枝。
众喙不暇息,沓嶂惊欲飞。
踊塔撼铎碎,安流荡舟疲。
倒壶丧午漏,颠巢骇眠鸱。
居人眩眸子,行客劳髑儿。
南北顿儵忽,西东播戎夷。
四镇一毛重,百川寸涔微。
众蛰不安土,群毛难丽皮。
惊者去靡所,仆或如见挤。
轰雷下檐瓦,决玉倾仓粢。
双颠太室吻,四躍宸庭螭。
万宇变旋室,百城如转机。
念此大灾患,必由政瑕疵。
胜社勇厥气,孤阳病其威。
傅是下乘上,亦日尊屈卑。
夫惟至静者,忧不可保之。
况乃易动物,何以能自持。
高者恐颠坠,下者当鎮綏。
天戒岂得慢,肉食宜自思。
变首孽可息,损降祸可违。
愿进小臣语,兼为丹扆规。
伟哉聪明主,勿遗地动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大地震的恐怖场景,并借此反思政治得失,核心思想是"天灾往往是人祸的警示"。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百川寸涔微")用大量生动比喻描写地震:
- 开篇用"日腹昏盲""风口呜咿"渲染异常天象
- 用"六指摇曳""群蹠奔驰"形容地动山摇的态势
- "丸铜落蟾吻"比喻浑天仪失灵,"列宿犯天纪"说星辰错位
- 描写房屋倒塌、市集死寂、车马倾覆等混乱场景
- 用"倒壶丧午漏"(计时器倾倒)、"颠巢骇眠鸱"(鸟巢翻落)等细节增强画面感

第二部分("众蛰不安土"到"百城如转机")继续深化灾难描写:
- 百姓像惊弓之鸟无处可逃
- 用"轰雷下檐瓦"写瓦片如雷坠落
- "决玉倾仓粢"形容粮仓崩塌如玉石碎裂
- 最后以"万宇变旋室"总结城市变成旋转的陀螺

第三部分("念此大灾患"到结尾)转向政治反思:
- 指出大灾往往源于政令不当("必由政瑕疵")
- 批评当权者"肉食宜自思"(享受俸禄者该反省)
- 提出"高者恐颠坠,下者当鎮綏"的治国之道(高位者要谨慎,基层要安抚百姓)
- 最后希望皇帝("聪明主")能从中吸取教训

写作特色:
1. 比喻新颖:把地震比作"六指摇曳"(大地像巨手抖动)、"百城如转机"(城市像旋转的织布机)
2. 多角度描写:从天象异常到建筑倒塌,从百姓惊慌到朝堂反思
3. 由实入虚:从灾难现场自然过渡到政治讽喻
4. 警示意味:强调"天戒不可慢",自然灾害是上天的警告

这首诗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记录灾难,更提醒统治者要居安思危。就像现代说的"灾难是照妖镜",把社会问题都暴露出来了。诗中那些倒塌的房屋、惊慌的百姓,最终都指向一个核心——治国者是否尽到了责任。

苏舜元

(1006—1054)绵州盐泉人,字才翁。苏易简孙。仁宗天圣七年赐进士出身。明道中为扶沟主簿,出粟救济饥荒。景祐四年知咸平县,迁殿中丞,移知眉州,屡上书陈御西夏方略。庆历三年改太常博士,出为福建路提点刑狱,移京西、河东、两浙。皇祐元年知扬州,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三司度支判官。莅官办事果决,所至裁制强黠。为人精悍任气节,诗歌豪健,尤善草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