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南方边疆从动荡到安宁的画面,同时暗含两位历史人物的典故,传递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忠臣命运的感慨。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展现变化: "瘴雾日消岚气静"——有毒的雾气逐渐消散,山间水汽变得宁静,暗喻边疆的祸乱正在平息。 "飓风朝息海波闲"——早晨飓风停歇后,海面恢复平静,比喻战乱过后重现太平景象。两个"静"与"闲"字,让读者感受到安定祥和的氛围。
后两句借用典故抒发情怀: "安期尝饵菖蒲在"——传说仙人安期生曾在此采食菖蒲(一种草药),暗示此地虽是边陲却也有仙踪遗迹,增添神秘色彩。 "马援应无薏苡还"——借用东汉名将马援被诬陷贪污薏苡(一种药材)的典故,表达对忠臣蒙冤的惋惜。用"应无"二字透露出对历史遗憾的淡淡哀愁。
全诗妙在将自然景象与历史典故自然融合:前两句写景中暗含时局变迁,后两句咏史时又呼应眼前风物。通过瘴雾变晴、飓风转静的画面,传递出对太平盛世的期盼,而两位历史人物(求仙者与忠臣)的不同命运,又给这份安宁增添了一丝深沉的历史厚重感。
吴中复
(1011—1098)宋兴国永兴人,字仲庶。吴仲举子。仁宗宝元元年进士。知峨眉县,悉废祠庙,以荐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奏罢宰相梁适、刘沆。改右司谏。历知泽、瀛州及江宁、成德、成都、永兴诸府军。以沮青苗法削一阶,提举玉隆观。起知荆南,复坐事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