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中元感怀仍次前韵

节届中元矣。
九门边、冷云新画,明罗叠水。
朝罢千官纷笑语,知我凝情有几。
悄背著、红墙流涕。
惨不成行西苑柳,奈秋来、是物犹如此。
能禁得,几场雨。
总调姜橘徒然耳。
想珊珊、魂来也怯,路三千里。
亟倩兰陀张净馔,抛作贝多罗子。
早勘破、人间生死。
觉路莲灯飘万盏,尽胭脂、倾向银塘里。
化一片,彩霞起。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中元节(鬼节)时的感怀,情感深沉而细腻。

上片开头点明时间——中元节到了,描绘了京城(“九门”)的景象:冷云低垂,水波粼粼。朝廷官员们散朝后欢声笑语,但词人却独自感伤,默默流泪。西苑的柳树在秋风中显得凄凉,仿佛也承受不住几场秋雨的摧残。这里用柳树的凋零暗喻人生的脆弱,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下片转入对逝者的怀念。词人感叹,即使准备了丰盛的祭品(“姜橘”),逝者的魂魄恐怕也难以归来,因为路途太遥远(“路三千里”)。他虔诚地供奉祭品,希望逝者能享用,同时看透了人间的生死无常。最后,词人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无数莲花灯在银塘(水面)上漂浮,胭脂色的灯火汇聚成一片绚丽的彩霞。这既是对逝者的超度,也象征着对生命的释然与升华。

整首词情感真挚,既有对逝者的哀思,也有对生死的感悟,结尾的彩霞意象更添一丝超脱的美感,让人在悲伤中看到希望。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