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永福寺张僧

禅家直欲寻空去,却有张僧爱读书。
此是秉彝千古性,谁言无极是真无。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对比,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

前两句像拍电影一样给我们看两个画面:一边是大多数僧人都在追求"空"的境界(禅家直欲寻空去),另一边却有个叫张僧的和尚在埋头读书(却有张僧爱读书)。这种反差立刻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

后两句是诗人的思考:爱读书其实是人天生的本性(此是秉彝千古性),谁说"无"就是真正的空无一物呢(谁言无极是真无)?这里诗人用生活化的例子告诉我们:修行不一定要完全抛弃世俗,像读书这样的"人间烟火",反而是人性最真实的体现。

全诗妙在把深刻的哲理藏在日常场景里。就像现在有人觉得玩手机不好,但手机里也能学知识一样,诗人想说追求佛法不一定要否定一切。那个爱读书的和尚,反而让我们看到了修行更接地气的一面——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最平凡的生活选择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