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九日宿慈水车轮桥野人家夜闻犬吠有一人立门首忽问曰鸡鸣否诘之乃入县膺役者盖卜夜之早晚恐违官事也感而枕上有作

官道月瞢瞢,微云弄薄晴。
居人闻犬吠,行客问鸡鸣。
王者化无外,公家事有程。
民心虽谨畏,何日是升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夜赶路的公差在乡村借宿的场景,通过几个生动的细节展现了古代底层官吏的辛酸和百姓对太平生活的渴望。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月光朦胧的官道上,薄云在晴夜中飘动。村民被狗叫声惊醒,发现门口站着个焦急询问"鸡叫了吗"的陌生人——原来是个担心误了公务时间的差役。这个"问鸡鸣"的细节特别真实,古代没有钟表,人们靠鸡叫判断时间,差役生怕睡过头耽误公事。

后四句是作者的感慨。先说朝廷的教化无处不在,官府的事务都有严格时限,看似在说制度完善,实则暗含讽刺。最后两句点出核心:老百姓虽然敬畏官府、遵守法令,但这样的谨小慎微何时才能换来真正的太平日子呢?"何日是升平"这个反问,道出了百姓在严苛制度下的疲惫和对安宁生活的期盼。

全诗妙在用平凡的小事折射大主题:深夜问时辰这个生活化场景,既表现了基层公务员的辛苦,又反映了制度对普通人的压迫。最后落在"升平"的渴望上,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普通人藏在心底的呼声。语言看似平淡,实则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选择,像"犬吠""鸡鸣"这些声音描写,既营造了夜色氛围,又成为推动叙事的关键元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