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德元还昆山以文学举阻于例而归

冥鸿风便偶高骞,路阻云程尺五天。故国迢遥足归梦,礼罗疏阔竟遗贤。

莫言张翰莼偏美,须信相如璧自全。寄语山灵勿相拒,草堂已赋卜居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写给朋友周德元的送别诗。周德元因科举受阻不得不返回家乡昆山,诗中既有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也有对他的安慰和鼓励。

首联用"冥鸿"(高飞的大雁)比喻周德元,说他本有机会高飞,却因科举制度的限制("阻于例")而无法施展才华。"尺五天"极言距离之近却难以逾越,暗示功名近在咫尺却求之不得。

颔联写周德元思乡心切,梦中常回故乡,但朝廷选拔人才的制度("礼罗")不够完善,让贤才被埋没。这里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理解,也暗含对科举制度的不满。

颈联用两个典故安慰友人:张翰因思念家乡莼菜美味而辞官,司马相如虽怀才不遇但最终保全了自己的才华。这是在告诉周德元:归隐田园未必是坏事,保持自己的才华和品格更重要。

尾联是诗人对周德元的寄语:请家乡的山神不要拒绝这位归客,因为他已经准备好隐居生活("卜居篇"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这既是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祝福,也暗含对其才华的肯定。

全诗情感真挚,用典自然,在安慰友人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批判。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告诉友人:人生价值不一定要通过科举实现,保持高洁品格、回归本心同样可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