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残臈二十五日江路冲寒,赋此为蛮天雪印

君看蛮溪,也略略、有些图画。映高低蓼汀花岸,竹篱茅舍。

一白寒沙春未碧,半黄浅树秋犹赭。怎钟声飘不过江来,丝风挂。

短杨柳,渔罾架。横几支,船儿暇。正深篷坐雨,闲评鲈价。

水地无人看立鹭,山天有路闻嘶马。问何如三十六湘湾,将帆卸。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冬日江边的生活画卷,语言生动,画面感极强。

上片开头用"君看"邀请读者一起欣赏眼前景色。蛮溪虽偏远,却也像一幅天然图画——江边有开花的蓼草、竹篱茅舍,白色的沙滩还未返青,半黄的树叶还带着秋色。最妙的是"钟声飘不过江"的描写,用声音传递出空间的辽阔感,"丝风挂"三个字把微风中的钟声写得如在眼前。

下片转入更细致的观察:短小的杨柳、晾晒的渔网、横泊的小船,渔民在船篷下避雨闲聊鲈鱼价格。两个对比镜头特别精彩:水边无人处有白鹭独立,山路上却传来马匹嘶鸣。最后用问句收尾,暗示不如卸下船帆,在这三十六道湘江湾中悠闲度日。

全词通过声音(钟声、马嘶)、色彩(白、黄、赭)、动静对比(静立的白鹭与嘶鸣的马匹),营造出冬日江村既静谧又充满生机的氛围。作者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景物的细腻刻画,流露出对闲适渔家生活的向往。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