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同年祝兵备曾至陜西军营即题其山寺读书卷子

男儿少日贫如此,四面乱山如破纸。
仍无一屋可盖头,暂借僧房作栖止。
僧房似窦排山麓,夜半云奇欲穿屋。
林空无人窜惊鹿,山鬼依微伴宵读。
扃门不出眼界空,意见不与时雷同。
丈夫岂肯忘世事,四海九域环胸中。
一朝山云破空去,人亦公然得奇遇。
山深幸喜住十年,不尔何来济时具。
君不见殷深源房次律,毕竟读书无本末。
君今上马能杀贼,下马檄书成顷刻。
亦知平生饶素识,召对尤蒙赐颜色。
散关峨峨去天尺,一贼不除归不得。
露布期君在朝夕,济时已了倘欲还,仍作山中读书客。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穷小子逆袭的故事,充满了热血男儿的豪情和读书人的理想。

开头描写主人公年轻时穷得叮当响,住在破庙里读书。四周的山像破纸一样简陋,连个遮风挡雨的屋子都没有。半夜山里的云雾都钻进屋子,只有野鹿和山鬼陪他熬夜苦读。但他并不觉得苦,反而在这种环境中打开了眼界,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见解。

诗人强调真正的男子汉不会只顾自己,而是心怀天下。主人公在山里苦读十年,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出山干大事。诗中用"山云破空"比喻他突然得到机遇,就像诸葛亮出山一样。

后面用两个历史人物(殷深源、房次律)反衬——光读书不实践是没用的。而主人公不同,他"上马能杀敌,下马能写檄文",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连皇帝都赏识他。

最后是慷慨激昂的出征誓言:敌人不灭绝不回家!但诗人也留下一个温暖的设想——等功成名就之后,主人公或许还会回到山里,继续做那个读书人。这种"功成身退"的理想,展现了古代文人既想建功立业又想保持本心的矛盾心理。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奋斗精神,以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智慧。用现代话说就是: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但繁华过后别忘了初心。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