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竹枝词 其一

榆花开尽柳绵飞,红雨初收碧浪肥。
伍相山前连袂去,二郎祠下弄舟归。

现代解析

这首《姑苏竹枝词》描绘了苏州春天的生动画面,用自然景物和人文活动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前两句写自然景色:榆树的花已经开败,柳絮随风飘舞,像一场红色的花雨刚刚停歇,河水涨满显得格外丰盈。这里用"红雨"形容落花缤纷的景象,"碧浪肥"则用拟人手法,把春水涨满写得活灵活现。

后两句写人的活动:人们结伴去伍子胥庙前游玩,又在二郎祠下划着小船归来。"连袂"(手拉手)和"弄舟"(划船)两个动作,生动表现了古人春游的闲适快乐。伍相山和二郎祠都是苏州名胜,点明了诗歌的地域特色。

全诗就像一组动态的春日镜头:先拍飘飞的柳絮和涨满的春水,再拍结伴出游的人群,最后定格在归来的小船上。诗人用明快的笔调,把苏州春天的美景和人们的游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读来仿佛能感受到春风拂面,看到水波荡漾。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