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连环 秋暮过故园见衰柳感作
塞鸿催晚。把绿窗午睡,被它轻唤。悄步来、三径全荒,剩衰柳丝丝,对人凄黯。
织恨梭愁,绊不住、斜阳一线。听西风更紧,薄暮栖乌,早又啼遍。
年时早霜尚浅。怎近来阅世,已无青眼。记去春、绿到江南,送画舸香车,系情何限。
今古荣枯,更消得、几回歌叹。算只有、昏烟无恙,凄然梦断。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秋天傍晚路过旧居,看到衰败柳树引发的感慨。全词以"衰柳"为线索,串联起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哀愁。
上阕(前八句)描绘秋日黄昏的萧瑟景象:
- 开篇用"塞鸿催晚"点明季节,南飞的大雁提醒着黄昏将至
- "绿窗午睡"的闲适被打破,暗示美好时光已逝
- 旧居小径荒芜,只剩几缕衰败的柳丝在风中凄凉摆动
- "织恨梭愁"用织布比喻,说柳丝像织着愁绪,却留不住最后一缕夕阳
- 西风渐紧,乌鸦啼叫,更添暮色苍凉
下阕(后八句)转入人生感慨:
- 回忆去年霜还不重时,柳树尚青,暗喻自己曾经意气风发
- "已无青眼"用柳叶变黄暗指世态炎凉,无人赏识
- 想起春天柳绿江南时,曾见证多少香车画舸的繁华
- 古今兴衰如同柳树荣枯,让人忍不住叹息
- 最后说只有暮烟依旧,而当年的美好早已如梦消散
全词妙在:
1. 用柳树从春到秋的变化,浓缩人生起伏
2. "衰柳"既是实景,又象征作者境遇
3. 通过今昔对比,写出时间无情的普遍感慨
4. 语言看似写景,实则句句含情,景物都带着情绪色彩
这种借寻常景物抒写深沉人生感悟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最打动人心的地方。读者即使不了解具体背景,也能从"衰柳""斜阳"这些意象中,感受到那份共通的时光易逝之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