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颜运使伏龙山诸葛祠堂二首

大义炯如新,千年报国身。
宁从东海死,不作帝秦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就是在夸赞诸葛亮忠诚报国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第一句"大义炯如新"是说:诸葛亮坚持正义的原则,就像永不熄灭的明灯,历经千年依然闪闪发亮。这里用"炯"这个字特别形象,让人联想到明亮的火光。

第二句"千年报国身"直接点明主题: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来报效国家,这种精神穿越千年仍然让人敬佩。

后两句用对比手法更带劲:"宁从东海死,不作帝秦人"意思是说:诸葛亮宁愿像鲁仲连那样跳东海而死(典故出自宁死不屈的义士),也绝不当张仪那样侍奉暴秦的谋士(影射不事二主的骨气)。这里把"东海"和"帝秦"对仗得特别工整,一个代表气节,一个代表变节。

全诗短短20个字,把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写得特别鲜活。最妙的是诗人没有直接说"忠诚"这个词,但通过"宁死也不妥协"的对比,把这种精神写得更有冲击力。就像我们现在说"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一样直击人心。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