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池塘边的美丽画面,充满了自然之趣和人情味。
前两句"薰风万盖拥轻红,长是相看六月中"写的是夏日池塘里盛开的荷花。暖风轻拂,无数荷叶像绿色伞盖一样托举着粉红荷花,诗人与友人常在六月一起赏荷。"万盖拥轻红"的描写既壮观又温柔,让人仿佛看到荷叶层层叠叠、荷花娇艳欲滴的景象。
后两句"忽有一花迎白露,定应来伴木芙蓉"笔锋一转,写到了季节交替。忽然发现有一朵花迎着初秋的白露绽放,诗人猜想这朵花定是来陪伴即将盛开的木芙蓉。这里用拟人手法,让花儿有了灵性,好像懂得在季节更替时互相作伴。
全诗妙在:
1. 通过"薰风-白露"的对比,不着痕迹地写出了夏秋交替
2. "忽有"二字让诗歌产生惊喜感,就像生活中偶然发现的美
3. 把荷花和木芙蓉写成互相陪伴的朋友,赋予自然景物人的情感
4. 语言清新自然,就像一幅水彩画,让人感受到夏日池塘的静谧美好
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生动描写,传递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季节变迁的敏感。
陈宓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