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崮山顶眺望泰山的所见所感,充满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的追忆。
前两句"岱宗何处是,崮顶正当冲"直接点题:泰山在哪里?就在我站立的崮山正前方。用问答形式拉近读者距离,也暗示泰山虽未至却已在心中。
中间四句是登高望远的生动体验:"登眺豁双目"写登高后视野突然开阔;"苍茫隔数峰"展现群山连绵的壮阔;"云来疑作雨"描写云雾变幻带来的错觉;"心寂若闻钟"则转入内心感受,宁静中仿佛听到寺庙钟声。这四句从视觉到听觉,由外而内,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两句"何日磨崖上,高寻历代踪"表达愿望:什么时候能亲自登上泰山,去探寻历代帝王封禅留下的石刻古迹?这里透露出对历史文化的向往,也暗含人生追求。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通过"望"这个动作,把眼前景、心中情和历史的厚重自然融合。诗人没有直接登上泰山,却在远望中完成了精神的攀登,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意境反而更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