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河示总督尹继善副总河嵇璜
皇祖辟清口,启闭因时制。高堰障淮东,三坝尾闾置。
侵循湖渐宽,颇有弗容势。辛未亲相度,因命增筑二。
其三势实危,乃得开信智。多泄堰则固,高宝潦必暨。
其间亘运河,诸坝复鳞次。车逻及天然,昔人具深意。
不得已乃宣,宣欲有次第。而为下河者,闭坝坚持议。
一再偶获幸,未可频尝试。所以癸酉秋,上下咸被沴。
其心可矜谅,其智诚愚昧。设云鉴其辙,保堤则了事。
开坝孰不能,灾伤将岁逮。审度权节通,时刻谨消息。
五言示大端,推行慎所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乾隆皇帝写给治水官员的工作指导,用大白话讲就是一份"防汛操作手册"。全诗围绕一个核心矛盾:开闸泄洪会淹下游,不开闸又会危及堤坝安全。
乾隆先回顾历史:我爷爷康熙当年修了清口水利工程,设了三道泄洪坝。后来湖水变多装不下,我(乾隆)视察后又加修了两道坝。但第三道坝位置太危险,只能开"信智坝"泄洪——这里点明了治水的复杂性,不是简单开关闸门就能解决的。
接着讲到现实困境:开闸能保堤坝,但下游高邮、宝应肯定被淹;下游官员为了自保,总主张死守闸门。乾隆犀利指出:你们去年(癸酉年)侥幸没出事,但年年这样赌运气迟早要完!既体谅地方官的难处,又批评他们短视——就像现在有些地方防汛,只顾自家田不管整体安危。
最后给出解决方案:要灵活调控水位(权节通),时刻关注水文变化(谨消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科学调度、动态管理",不能一刀切。诗末特别强调"五言示大端",看似简单五句话,实则浓缩了治水智慧——平衡各方利益,在动态中找最优解。
全诗妙在把枯燥的政务写成押韵指南,既有帝王威严("设云鉴其辙"暗含警告),又体现务实精神。就像现在领导用顺口溜部署工作,既好记又有深意。透过水利问题,我们能看到古代治理中"全局观"与"地方保护主义"的永恒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