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二首 其一 (江西诗。正德己卯年,奉敕往福建处叛军。至丰城,遭宸濠之变,趋还吉安,集兵平之。八月,升副都御史,巡按江西作)

高台月色倍新晴,极浦浮沙远树平。
客久欲迷乡国望,乱馀愁听鼓鼙声。
湖南水潦频移粟,碛北风烟且罢征。
濡手未辞援溺苦,白头方切倚闾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王阳明在平定叛乱后所作,表达了他月夜下的复杂心境。

前两句写景:站在高台上,月光格外明亮,远处的沙洲和树木在月光下显得模糊而平静。这里用开阔的夜景暗示作者内心的不平静。

中间四句写情:长期在外征战,都快忘记家乡的模样;战乱刚过,听到军鼓声仍感到忧愁。南方水灾频发需要调粮救灾,北方边境也不太平需要停战休整。这些描写展现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以及作者作为官员的责任压力。

最后两句抒情:虽然救援百姓的工作很辛苦,但想到家中白发老母倚门盼归的情景更让人揪心。这里把国家责任和家庭亲情巧妙结合,让铁血将领的形象多了人情味。

全诗通过月夜景色引出对时局的忧虑,既有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又流露出思乡之情,展现了作者刚柔并济的品格。最打动人的是最后"白头倚闾"的细节,让英雄形象变得真实可感。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