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

一月愁淋底事狂,新晴今始见秋光。
萧萧终夜还疑雨,深悔移床近白杨。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失眠之夜的愁绪,语言直白却充满画面感。

开头"一月愁淋底事狂"用"愁淋"这个巧妙的搭配,把连绵的愁绪比作连绵的阴雨,持续一个月让人发狂。这种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法让读者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压抑的心情。

第二句"新晴今始见秋光"突然转折,久雨初晴本该高兴,但"始见"二字透露出一种恍如隔世的陌生感——原来秋天早已到来,自己却困在愁绪里浑然不觉。

最精彩的是后两句的听觉描写:明明已经放晴,但整夜听着白杨树叶沙沙作响,恍惚间总觉得还在下雨。这种错觉让作者懊恼"深悔移床近白杨",看似抱怨树木,实则是对自己敏感心绪的自嘲。

全诗妙在把失眠者草木皆兵的心理写得活灵活现。那些被放大感官、辗转难眠的夜晚,很多人都有过类似体验。作者用"疑雨""悔移床"这些生活细节,把抽象的愁绪变成了可感可触的画面,让读者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能体会到那种被愁绪笼罩的无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