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平金川铙歌》第一章用通俗的比喻歌颂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主题。
前两句"王会车书万国通,轩弧舜戚本同功"可以理解为:帝王召见各方首领时,不同民族的车马服饰虽有差异("车书"代指文化习俗),但大家都能顺畅交流("万国通");就像古代圣王轩辕和舜的亲戚部族(代指各族祖先),本质上都是为同一目标努力。这里用历史典故说明中华各民族自古就是一家人。
后两句"从知地辅天衢外,只在尧封禹甸中"意思是:要知道即使偏远地区("地辅天衢外"指边疆),也始终属于中华版图("尧封禹甸"代指上古圣王划分的疆域)。诗人用"尧舜禹"这些公认的中华文明始祖作比喻,强调国土的完整性和历史的延续性。
全诗核心是通过历史典故和地理意象,把平定边疆叛乱(金川之役)上升到维护国家统一、继承圣王伟业的高度。语言虽然简练,但用"车马服饰差异却可相通"的日常画面,让民族团结的抽象概念变得生动可感,展现出开阔的大一统情怀。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