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放晴拟与小鲁为登高之会不果戏次其韵
髯来亦何为,痴吟晨至暮。
钟阜翠微亭,未肯携屐驻。
况当暄日皎,燕鸿翔故故。
峰头作重九,自昔饱称誉。
髯笑但掉头,臣诚不知务。
诗法研涪翁,书势临钟傅。
欠伸呵屋梁,微令饥鼠惧。
客复贸贸来,侈口从讽谕。
闭门可造车,据梧曷献赋。
局促异所闻,端痛茱萸句。
江城催木叶,灯畔寒砧赴。
饮酒读离骚,意与古人遇。
钟阜翠微亭,未肯携屐驻。
况当暄日皎,燕鸿翔故故。
峰头作重九,自昔饱称誉。
髯笑但掉头,臣诚不知务。
诗法研涪翁,书势临钟傅。
欠伸呵屋梁,微令饥鼠惧。
客复贸贸来,侈口从讽谕。
闭门可造车,据梧曷献赋。
局促异所闻,端痛茱萸句。
江城催木叶,灯畔寒砧赴。
饮酒读离骚,意与古人遇。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重阳节(重九)那天天气放晴,诗人原本计划和朋友小鲁一起去登山,但最终没能成行,于是用朋友的诗韵写了这首自嘲的诗。
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1. 开头写诗人自己整天埋头写诗("痴吟晨至暮"),连钟山上的美景都顾不上看。这里用"髯"(胡子)代指自己,显得幽默。
2. 接着写重阳节本该登高,但自己对这些传统活动不感兴趣("髯笑但掉头"),反而更喜欢研究黄庭坚的诗法和钟繇的书法。这里用"臣诚不知务"自嘲,说自己不懂这些应景的事。
3. 中间有一段生动的描写:诗人在屋里伸懒腰把房梁上的老鼠都吓跑了,这时有客人贸然来访,还高谈阔论。诗人觉得与其听人说教,不如关起门来自己研究学问("闭门可造车")。
4. 最后写秋意渐浓("江城催木叶"),听着捣衣声,诗人选择饮酒读《离骚》,在精神上与古人相遇。这其实是说,比起形式化的登高,他更享受这种与古人神交的乐趣。
整首诗用轻松幽默的笔调,表达了诗人不拘泥于节日形式、追求内心真实喜好的生活态度。最有趣的是诗人把自己描写成一个整天埋头书堆、不修边幅的"书呆子"形象,连老鼠都被他吓到,这种自嘲让整首诗读起来格外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