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沪报知闽中大水。淮河亦正苦涨。有作

新法邮书滞往还,牛毛细字读难删。外家结屋沿河浒,客梦悬思流水湾。

支枕从知同浩浩,倚栏更兴听潺潺。记量堂下平阶日,光绪三年我出山。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报纸上看到家乡发大水后的忧心与回忆。

第一句说新式邮政送信太慢(暗示想了解家乡灾情却消息不通),只能反复读报纸上密密麻麻的小字新闻。这里用"牛毛细字"形容字小得像牛毛,说明读得很吃力,但依然坚持细读,表达对家乡的牵挂。

中间四句是作者的想象和担忧:
- 想到外婆家就建在河边("沿河浒"),现在可能已被洪水包围
- 自己在外地,梦里都悬着心惦记着家乡的河流("悬思流水湾")
- 靠着枕头仿佛听见洪水浩荡的声音("同浩浩")
- 站在栏杆边好像真的听见流水声("听潺潺")
这些描写把抽象的担忧变成具体的声音和画面,让读者能感受到作者坐立不安的心情。

最后两句突然转到回忆:记得光绪三年(1877年)老家发大水时,堂前台阶都被淹平了,而那年正是自己离开家乡的时候。这里藏着巧妙联系——当年离乡时发大水,如今又发大水,自己却不在家乡。通过时间对照,让思念和无力感更深一层。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的纪录片:先特写读报的手,再镜头切换到想象中的洪水场景,最后闪回到记忆中的画面。没有直接说"我好担心",但每个细节都在传递游子对家乡的深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