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 别岁
似流水、年光别去,镜里苕颜,忍教轻负。百日黄鸡,唱到吴歌、尽情处。
送君归矣,休折损、河梁树。举酒属梅花,好待取、春风吹汝。
歧路。笑葫芦画就,此别一年一度。灯屏顾影,怎禁得、鬓丝飘素。
正纤手、雪水煎茶,又春夜、红楼听雨。算祇有韶光,偿得离人心苦。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年末离别时的复杂心情,用生活化的比喻和场景传递深刻情感。
上阕用"流水"比喻时间飞逝,说岁月像水一样流走,镜中容颜渐老,不忍辜负青春。提到"黄鸡"报晓、吴地民歌,暗示通宵达旦的饯别聚会。送别时叮嘱对方别折柳枝(古人折柳送别的习俗),转而举杯对梅花许愿,期待春风带来重逢。
下阕写离别已成常态,像"画葫芦"(指重复做某事)一样每年都要经历。灯下看自己身影,鬓发渐白让人伤感。这时出现温暖画面:纤手煮茶、春夜听雨,用生活细节冲淡离愁。最后感叹只有美好时光能抚慰离别之苦。
全词妙在:
1. 用"黄鸡""煮茶""听雨"等生活场景让离愁更真实
2. "画葫芦"的调侃冲淡了离别的沉重
3. 结尾的"韶光偿苦"给人希望,不说破何时重逢却留有期待
4. 时间线索清晰:从岁末到对来年春天的展望
就像现代人年终聚会时,既感慨时光飞逝,又笑着约定"明年再见",在感伤中藏着对未来的期待。
樊增祥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著有《樊山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