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寒书生的生活场景,传递出对逝去读书人的深切怀念。
前两句"雪压茅茨半欲倾,夜阑犹听读书声"用生动的画面感展现了一个破旧茅草屋被积雪压得摇摇欲坠,但深夜仍能听到读书声的场景。这里通过"雪压"和"夜读"的对比,突出了主人公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勤奋苦读的精神。
后两句"苍苔翠竹迷遗址,尚想寒窗对短檠"将视角转向现在:曾经的书屋已长满青苔翠竹,但作者仍能想象当年寒窗下、油灯旁苦读的身影。"短檠"(矮油灯)这个细节特别打动人,让人感受到读书人清贫却专注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用"积雪压屋"暗示生活困顿,用"深夜读书"展现勤学精神,再用"苔竹掩屋"表达物是人非的感伤,最后用"想象灯下身影"完成对逝者的深情追忆。这种通过环境细节寄托情感的手法,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作者对这位寒门学子的敬重与怀念。
刘宰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