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午日》描绘了端午节(午日)的场景,通过节日风俗和景物抒发了诗人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饮酒过节,虽然年纪大了但眼神还好,能看清手腕上缠的端午彩绳。"独醒哗"用反语自嘲,暗示自己其实也随俗过节。三四句写各地端午习俗:煮粽子、缠彩线是民间风俗,而朝廷赏赐衣物、题字则是官方礼仪,说明无论天涯海角都在庆祝这个节日。
五六句用菖蒲和戎葵(蜀葵)两种端午植物作比喻:菖蒲像长须老人般古朴,戎葵像军旗般华丽,展现节日既传统又热闹的双重特色。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眼前景物已经足够美好,在这个清明盛世,不必像屈原写《怀沙》那样抒发忧愤,表达了诗人知足常乐、享受当下的积极心态。
全诗妙在将粽子、彩绳等日常物品写得生动有趣,最后升华到"明时不用赋怀沙"的乐观境界,把传统节日过出了新意。诗人用轻松笔调告诉我们:生活处处是风景,不必自寻烦恼。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