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华腴 续乐府补题五首 桕子

暮林黯澹,映晚江、离离一树初圆。
红脱枫衣,白欺梅蕊,十分绽了霜天。
可怜翠钿。
记当时、树下门前。
问何人、曲唱西洲,荻花芦叶共清寒。
随意水村山郭,任渔娃打取,雀豹争喧。
晓色推篷,斜阳倚棹,还惊积雪留残。
绮罗画筵。
化光明、一霎铜槃。
只愁伊,易近风帘,泪痕浑未乾。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棵桕树在秋冬之际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交织。

上片(前半部分)从傍晚的树林写起,用"黯澹"形容暮色中的树林,营造出萧瑟的氛围。江边一棵桕树刚刚结出圆圆的果实,在夕阳映照下格外醒目。接着用对比手法:枫叶的红褪去了,梅花的白也被比下去了,桕树在霜天里尽情绽放。这里用"十分"强调桕树绽放的饱满状态。随后笔锋一转,用"可怜"带出回忆,想起从前树下门前的欢乐时光。"西洲曲"是南朝乐府名曲,暗示思念之情,与清冷的荻花芦叶形成对比。

下片(后半部分)写桕树随遇而安的生命力。不论在水村山郭,任凭渔家孩子采摘,鸟儿争食,它都泰然处之。接着用时间推移的手法:清晨推开船篷,傍晚停船靠岸,都会惊讶地发现残留的"积雪"(其实是桕树白果)。最精彩的是将桕子比作宴席上的铜盘反光,明亮却短暂。结尾处笔锋又转,担心桕子太容易靠近风中的帘幕(暗示易受摧残),而它的"泪痕"(可能是露水或树脂)还未干,流露出对生命易逝的感伤。

全词以桕树为载体,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慨完美融合。作者用"红脱""白欺"等生动词语展现桕树的独特美,又通过"记当时""问何人"等句子带出怀旧之情。最后用"泪痕"这个意象,既写实又抒情,让整首词在唯美中带着淡淡的忧伤,展现了宋词特有的含蓄深婉之美。

郭麟

(1767—1831)清江苏吴江人,字祥伯,号频伽,晚号蘧庵、复庵。一眉色白,人称“郭白眉”。诸生。屡试不第,遂专力于诗古文。醉后画竹石。诗词清隽明秀,尤善言情。有《灵芬馆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