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雨夜晚的孤独场景,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愁绪和对友人的思念。
开头两句写傍晚时分,空荡荡的屋子里,诗人独自一人感到特别孤独。"羁心"二字点明了他客居他乡的身份。接下来的"疏灯"和"寒雨"形成鲜明对比,一盏孤灯更显得寂寞,冰凉的秋雨让周围显得更加萧条。
"木落"和"鸿鸣"是典型的秋天意象,树叶飘落暗示一年将尽,大雁南飞的鸣叫声从遥远的江面传来,这些都在加重诗人的孤独感。最后两句直接表达了对友人"清扬"的思念,可惜友人住得太远,这个漫漫长夜无人可以共度。
整首诗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个雨夜独处的画面,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内心感受,把漂泊在外的孤寂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得含蓄而深刻。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无处排遣的孤独感,让读者也能体会到秋夜独处的凄凉心境。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