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几曾改火有新烟,故事犹然此日传。
节届薄寒轻暖际,兴留山郭水村边⑴。
北方常觉莺花晚,今岁才知景色鲜。
却为清斋疏宴赏,先农寅祀重祈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和作者的心境变化,语言平实却充满生活气息。

前两句写清明习俗的传承——人们依旧在这天保留着改火(换新火种)的古老习俗,说明传统代代相传。三四句用"薄寒轻暖"精准捕捉了清明气候特点,既不是严寒也不是酷热,而是一年中温度最舒服的时节,人们喜欢到郊外山水间游玩。

五六句通过对比展现季节变化:北方春天总是来得晚,往年这时候还看不到什么春色,但今年突然发现花草已经鲜艳起来了。这种发现带着惊喜,就像我们突然注意到路边开满野花时的愉悦。

最后两句透露作者的个人选择:别人都在踏青宴饮,他却选择清斋(吃素)祭祀,把重心放在祈求丰收上。这既体现了对农耕的重视,也展现了不同人过清明的不同方式——有人玩乐,有人心怀庄重。

全诗像一篇简短的清明日记,既有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又包含对传统习俗的思考,最后落脚到个人选择,层次丰富却不复杂。读来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细腻体味,以及那份北方春天特有的、姗姗来迟却格外珍贵的生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