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楼坐
点衣漏星光,醒酒凉露气。
楼头月茫茫,咬空迸馀味。
栖乌警车音,摩屋分群翅。
长云遮遏之,噪而控于地。
高窗静灯火,遥市沈歌吹。
吊影不知年,写忧更无世。
日传海西战,雌雄视儿戏。
成就独坐人,煮茗听鼎沸。
楼头月茫茫,咬空迸馀味。
栖乌警车音,摩屋分群翅。
长云遮遏之,噪而控于地。
高窗静灯火,遥市沈歌吹。
吊影不知年,写忧更无世。
日传海西战,雌雄视儿戏。
成就独坐人,煮茗听鼎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深夜独坐高楼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意象传递出孤独与忧思。
开头四句写夜半醒来的场景:衣服上沾着星光,凉凉的露气让人酒意渐消。抬头看见朦胧的月亮,仿佛能尝到月光清冷的余味。这里用"咬空"这个动作感很强的词,把无形的月光写得像能咀嚼的食物,非常新奇。
中间六句写听到的动静:乌鸦被车声惊飞,翅膀擦过屋顶;乌云遮住月亮,乌鸦叫声从空中落到地面。远处高楼灯火安静,市井的歌舞声也沉寂了。这些动静反而衬托出夜的寂静,就像"蝉噪林愈静"的效果。
最后六句转入内心感受:独坐的人看着自己的影子,感觉时间都停滞了,忧愁无处排解。听说远方在打仗,但就像小孩玩游戏般荒诞。只能煮茶听水沸声,在孤独中寻找些许慰藉。把残酷的战争说成"儿戏",更显出对现实的无奈。
全诗妙在三点: 1. 用"咬月光""乌鸦擦屋顶"等非常规的比喻,让普通夜景变得生动独特 2. 通过外界的声音反衬内心的寂静,形成强烈对比 3. 从个人孤独延伸到对战争的思考,小场景见大关怀
就像深夜失眠时,所有感官都被放大,平常的事物都带着特别的意味。诗人把这种微妙的夜间体验,用新颖的文字精准地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