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诗人与梅花相伴的亲密关系,展现了梅花孤傲高洁的品格,以及它带给诗人的精神慰藉和创作灵感。
前两句点明时间背景——岁末寒冬,很少有人愿意选择这样的时节居住,但梅花却与"我辈"(诗人这类人)最为亲近。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特质,也暗示诗人与梅花在精神上的共鸣。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与梅花相处的场景:诗人在两山之间漫步赏梅,一场雪后不知孕育了多少春意。梅花开放的时间似乎随人心意而定,它横斜的枝条仿佛在描绘月光的灵动神韵。这里用拟人手法,将梅花写得有情有义,既能感知人心,又能传达月魂,展现出梅花超然物外的风骨。
最后两句写创作过程:诗人品味着梅花的寒香,灵感迸发写成诗句,笔下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这里把嗅觉(寒香)、味觉(嚼得)、视觉(云烟行草)打通,生动表现了艺术创作时物我两忘的境界。
全诗通过人与梅花的互动,展现了文人高雅的生活情趣。梅花不仅是观赏对象,更是精神知己和创作源泉。诗中"经行处""写月精神"等表述,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物我交融"的意境。
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