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寿安里二仙巷

移居所籍应官期,奈此黄梅五月时。
墙竹翻风摇凤翥,堂萱卧雨带罗披。
夏阴正盛衣还湿,日晷无移事可知。
此景自怜张仲蔚,蓬蒿三径共栖迟。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搬家到新住所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夏日特有的生活气息和文人雅趣。

前两句交代背景:因为工作需要搬到新住处,偏偏赶上闷热的黄梅雨季。这里用"奈此"二字透露出对潮湿天气的无奈,就像现代人说"偏偏赶上这鬼天气"一样直白。

中间四句生动描绘新居环境:墙上竹子被风吹得像凤凰展翅(凤翥),庭院里的萱草被雨水打得像披着罗纱。夏天树荫浓密反而让衣服更潮湿(这个细节很真实),看着日影一动不动就知道今天没什么事可做。这些描写既有视觉画面(摇动的竹子、淋雨的萱草),又有身体感受(衣服潮湿),还有心理活动(看日影发呆),把梅雨季的闲适与烦闷都写活了。

最后两句用张仲蔚的典故自比:这位东汉隐士甘居草庐,作者说自己就像他一样,虽然住处简陋(蓬蒿三径指长满杂草的小路),但安于这样悠闲的生活。这里既有自我调侃,也透露出随遇而安的豁达。

全诗妙在把平凡的搬家小事写得充满诗意,用"凤翥""罗披"这样优美的比喻把普通景物点染得高雅,又用"衣还湿""日晷无移"这样接地气的细节保持生活本色,最后在蜗居生活中找到文人式的精神寄托。读来既能感受到黄梅天的潮湿闷热,又能体会到古人"苦中作乐"的生活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