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日诵九章怀沙篇兼怀屈子(2016年)

君不见紫陌红尘飘万屑,残芳斗艳心未灭。
君不见骚吟歌吹成绝响,幽人沉恨何莽莽。
瑶章漫抚叹重华,去国徘徊实堪嗟。
高情猛志何所奉,空剩草木赋烟霞。
薰风争知四海共,上林屡邀华胥梦。
其奈红紫高树辞,哀绝春履倩谁送。
谩道怀沙事久移,底事千秋尚馀痛。
此日倚江挽沉沦,一乡善士期有人。
滔滔孟夏兮烈日灼,浊杯掷罢助精神。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夏日读屈原《九章·怀沙》为引子,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全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有对屈原高洁品格的赞颂,也有对世道人心的叹息。

开头两句用对比手法,描绘了繁华都市中人们争名逐利的喧嚣(“紫陌红尘飘万屑,残芳斗艳心未灭”),与屈原这样的高士早已绝迹(“骚吟歌吹成绝响”)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屈原的怀念。

中间部分借屈原的经历抒发感慨。屈原曾以美玉(“瑶章”)比喻自己的高洁,却因遭谗言而被流放(“去国徘徊实堪嗟”)。他的理想和抱负(“高情猛志”)无人理解,只能寄托于草木烟霞之中。这里,诗人借屈原的遭遇,表达了对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奈和悲愤。

“薰风”以下四句进一步深化主题。温暖的夏风(“薰风”)本应让人感到舒适,但诗人却感到孤独和哀伤。繁华的“上林”只能让人做一场美梦,而现实却是“红紫高树辞”,美好的事物终将凋零。诗人以“哀绝春履倩谁送”一句,表达了对美好逝去的惋惜和对知音难觅的惆怅。

最后四句点明主旨。诗人说,虽然屈原投江(“怀沙”)已经过去很久,但千年来人们依然为他的遭遇感到痛心。在炎热的夏日(“滔滔孟夏兮烈日灼”),诗人独自倚江而立,希望能有像屈原一样的“善士”出现,来挽救这个沉沦的世界。最后一句“浊杯掷罢助精神”,表达了诗人虽然感到无力,但仍愿以酒助兴,振奋精神,继续坚守自己的理想。

全诗的精髓在于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人物相结合,通过对屈原的怀念,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坚守。诗人以深沉的情感和凝练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悲壮而又不失希望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