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三首

秋色萧萧野水边,茱萸时节菊花天。
明时未达青云晚,惆怅登高又一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重阳节登高时的感慨,语言简单却情感深沉。

前两句写景:秋天的野外水边景色萧瑟,正是重阳节佩戴茱萸、赏菊花的时节。这里用"萧萧"形容秋色,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寂寥;茱萸和菊花都是重阳节的标志物,点明了时间背景。

后两句抒情:诗人感叹自己生逢盛世却未能飞黄腾达,眼看一年又要过去,只能带着惆怅的心情登高望远。"青云"比喻高位,"明时"指政治清明的时代,这两句透露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捕捉到了一个普通人在节日里的真实心境——表面是在过节,内心却充满对人生的迷茫。这种节日里的孤独感,现代人也能感同身受。诗人用简单的意象(野水、茱萸、菊花)和直白的语言,把这种复杂情绪表达得既含蓄又深刻。

宋白

(936—1012)大名人,字太素。太祖建隆二年进士。乾德初,试拔萃高等。为著作佐郎。太宗即位,迁左拾遗,权知兖州,岁余召还。历仕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终吏部尚书。学问宏博,属文敏赡。尝三掌贡举,极意称奖,苏易简、王禹偁等皆出其门。雍熙中,与李昉等同编《文苑英华》。卒谥文安。有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