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徐氏北园池上

秋雨晚初霁,欲送千里目。
揽兹一峰翠,秀色淡秋菊。
奇石叠崩崖,归云卧岩腹。
登顿历易尽,穿林下平麓。
霭霭谢公园,闲门枕山足。
清晖拂衣袖,历乱森乔木。
溪堂杂菱荇,沙屿散凫鹄。
围棋曾几时,已动西州哭。
因悲平津邸,世事变凉燠。
三咏华屋诗,徘徊倚修竹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后初晴的园林景色,以及诗人触景生情的人生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段(前八句)写雨后登高远眺的景色。雨后放晴,诗人想极目远望,看到山峰青翠的秀色比秋菊还要淡雅。陡峭的山崖上堆叠着奇形怪状的石头,云朵像躺卧在山腰上。诗人一路攀登,穿过树林来到山脚。

第二段(中间六句)描写徐氏园林的幽静景致。安静的园林大门靠着山脚,阳光透过高大的树木斑驳地洒在衣袖上。池塘里菱角和荇菜交错生长,沙洲上野鸭和白鹭悠闲地散着步。这几句用"霭霭""清晖""历乱"等词,生动地描绘出园林宁静中带着生机的氛围。

第三段(最后六句)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由眼前景物联想到历史典故:下围棋的悠闲时光很快变成了悲伤的哀悼(西州哭指悼念逝者),曾经显赫的丞相府邸也难免盛衰变迁。最后诗人反复吟诵着描写华美建筑的诗歌,倚着修长的竹子陷入沉思,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深切感触。

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由远及近地展现园林之美,再自然过渡到人生感悟,情景交融。诗中"秀色淡秋菊""归云卧岩腹"等比喻新颖生动,"霭霭""历乱"等叠词增强了画面感。最后用历史典故暗喻现实,使简单的游园活动升华出深刻的人生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即景抒情"的传统手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