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二首 其一

佛国飞来百尺岚,要将法水洗嗔⑴贪。
仙人错认蓬莱岛,骚客羞谈钴鉧潭。
观尽岂须穷莫四,悟来初不异前三⑵。
莫将七际观东际,法界三千际际含。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佛教思想为核心,用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修行与觉悟的主题。

开篇用"佛国飞来的百丈山雾"比喻佛法降临,要用"法水"洗净世人的贪嗔痴。这里把抽象的佛法比作具象的山雾和清水,形象地表现了佛法的净化作用。

中间四句通过两组对比展开:
1. "蓬莱仙岛"代表道教追求长生,"钴鉧潭"象征文人雅趣,但诗人认为这些都比不上佛法的境界。
2. "观尽四谛"与"悟透三法印"形成对照,指出真正的觉悟不在穷究理论,而在于领会本质。

结尾升华主题:不要局限在表象中观察世界(七际指七大物质元素),整个宇宙(法界三千)的每个角落都蕴含着佛法真理。这里的"际际含"三字尤为精妙,用空间概念表达佛法无处不在的深刻哲理。

全诗巧妙融合佛教术语与自然意象,既有"法水洗贪嗔"的直白说理,又有"百尺岚""蓬莱岛"的诗意想象,把深奥的佛理转化为可感的艺术形象。最后以宇宙视角作结,使整首诗的思想境界豁然开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