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大宗名维翰与余同举顺天乡试三上春官不第而殁家素贫乏寡妻稚子㷀㷀相倚十馀年矣今秋周桐野视学畿辅拔其遗孤若馨入泮馨贫未能娶因以族兄之女妻之作诗以纪兼示杜郎

牧之京兆曾同举,稍长惭渠兄事余。
回首神伤三黜后,过车腹痛十年馀。
独留病妇持家教,能使孤儿读父书。
今日两家羊酒贺,老槐犹认旧门闾。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对一位已故老友杜维翰的怀念,以及对他遗孤的关照。全诗情感真挚,充满人情味。

前四句回忆往事:作者和杜维翰曾是同科举人("同举"),杜维翰年纪稍长却谦逊地以兄长之礼待他。后来杜维翰三次考进士都落第("三黜"),最终离世。十年后作者经过杜家门前,依然感到心痛("过车腹痛")。

中间四句写现实处境:杜维翰去世后,只留下病弱的妻子独自持家,辛苦抚养孩子读书。如今杜维翰的儿子若馨在周桐野帮助下考中秀才("入泮"),但因家贫无法娶亲,作者就把自己族兄的女儿许配给他。

最后两句是温馨场景:两家为这桩婚事庆贺("羊酒贺"),连门前的槐树都还记得当年杜家的样子。这里的老槐树成为时光的见证者,暗示虽然物是人非,但情谊长存。

全诗通过"同举-落第-去世-遗孤-成婚"这条时间线,展现了一段跨越生死的友谊。最动人的是作者对老友后代的照顾,以及"老槐认旧门"这个细节,让人感受到时间流逝中不变的人情温暖。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