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看到一棵生病的橘树,触景生情引发的感慨。
前四句写橘树的状态:这棵病橘树不知是哪年种下的,诗人多次在屋檐下徘徊时注意到它。诗人长期漂泊在外,而这棵树也慢慢长得枝叶茂盛("婆娑"形容枝叶舒展的样子)。
五六句写环境:院子里飞虫乱绕,空荡荡的庭院里只见落日余晖。这两句营造出一种萧条寂寞的氛围。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原本对这棵橘树寄托了美好期待("怀袖意"指珍视的心意),希望它能开花结果,但现实却是白白蹉跎了时光。"华实"指开花结果,这里也暗喻诗人自己的人生理想未能实现。
全诗通过病橘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理想落空的伤感。橘树从被寄予厚望到生病萎靡,就像诗人自己的人生境遇。诗中"他乡""落日"等意象都强化了这种漂泊孤独之感。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