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在赞美作者的家乡出了很多优秀的诗人,特别提到两位杰出人物:文公(朱熹)和龙溪(可能指某位当地诗人)。
首联“吾乡南渡有儒真,二百年来两绝伦”说作者的家乡在南宋时期就有真正的儒学大家,两百年来出了两位顶尖人物。
颔联“继圣乾淳绵道统,代言炎绍冠词臣”讲这两位继承了儒家正统(“道统”),在文学和政治上都有很高成就,是当时文坛的领袖。
颈联“紫阳山可搜遗老,白玉堂堪踵后尘”提到紫阳山(朱熹曾在此讲学)和白玉堂(象征高贵的文学殿堂),意思是后人可以在这里追寻先贤的足迹,继承他们的精神。
尾联“□□苕溪渔隐学,单传诗话作诗人”提到“苕溪渔隐”(可能指隐逸诗人或某位文学评论家),说他们的诗学传统代代相传,培养出许多诗人。
整首诗的核心是:作者的家乡文化底蕴深厚,出过朱熹这样的大学者,也有优秀的诗人,后人应当继承这一传统,继续在文学上取得成就。语言上用了很多典故,但主旨清晰——赞美家乡的文脉,鼓励后人向先贤学习。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