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佩弦先生四绝 其四

访道何由失智愚,每惊高士杂屠沽。
后山而后风流歇⑴,肯把金针度与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为什么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不被世俗理解,甚至被埋没在平凡之中?

前两句用大白话说:为什么追求真理的人反而显得不合时宜?每次看到那些超凡脱俗的高人混迹于市井之中(比如学者和屠夫酒贩为伍),都让人感到惊讶。这里"杂屠沽"不是真的说卖肉的,而是比喻高人被迫生活在普通人群中的无奈。

后两句举了个例子:像宋代诗人陈后山(陈师道)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去世后,真正的文采风流就中断了。现在还有谁愿意像他那样,把真正的学问秘诀("金针"比喻绝技)传授给别人呢?

全诗表达了三个层次的情感:
1. 对"高人不得志"现象的困惑
2. 对文化传承断层的忧虑
3. 对肯真心传授学问之人的渴望

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个问句,像一声叹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还有人愿意毫无保留地传授真本事吗?这种对知识传承的担忧,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依然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