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客吟 其四

忽忆太原为客日,经秋纵酒未成归。
远山近水都成恨,高阁斜阳尽是悲。
年少不禁花到眼,情多唯只泪沾衣。
如今老向洛城里,更没这般愁到眉。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老人回忆年轻时漂泊他乡的孤独与愁苦,以及如今暮年回首时的复杂心情。

前四句回忆年轻时在太原作客的日子:整个秋天都在借酒消愁,却始终没能回家。眼前的山山水水都成了愁绪的来源,高楼上的夕阳更添悲伤。这里用"纵酒"表现愁闷之深,连山水夕阳这些美景都变成了痛苦的象征。

五六句写年轻时的脆弱敏感:因为年少,看到花开都会触动心弦;因为多愁善感,常常泪湿衣衫。这两句生动展现了年轻人特有的敏感和脆弱。

最后两句回到现实:如今年老住在洛阳城里,反而没有年轻时那种刻骨铭心的忧愁了。这里藏着人生阅历带来的变化——年轻时觉得天大的痛苦,年老时再看已不算什么,但同时也暗含对青春激情的怀念。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时间对情感的打磨:年轻时强烈的痛苦会随着岁月沉淀,但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却永远鲜活。诗人用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普遍的人生体验:青春的痛苦虽剧烈却纯粹,而年老的平静里反而带着几分怅惘。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