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行至奉新见寄
四年候公书,长视飞鸿背。
十日留公谈,欲作白莲会⑴。
匏瓜一遭系,卖酒长不在。
夜归步江漘,明月照清濑。
心开忽自得,语异(四库本作意)竟非背(自注:音倍。)。
一尊谈笑⑵间,万事寂寥外。
欲同千里行,奈此一官碍。
何年真耦耕,举世无此大。
十日留公谈,欲作白莲会⑴。
匏瓜一遭系,卖酒长不在。
夜归步江漘,明月照清濑。
心开忽自得,语异(四库本作意)竟非背(自注:音倍。)。
一尊谈笑⑵间,万事寂寥外。
欲同千里行,奈此一官碍。
何年真耦耕,举世无此大。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子瞻的回信,用轻松自然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友情和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前四句说:等了四年才收到你的信,感觉像看着大雁飞走一样漫长。难得你来了十天,真想和你多聚聚,像白莲社的雅士那样畅谈。这里用"白莲会"的典故,暗示想和朋友像古代文人那样清雅聚会。
中间六句写日常生活:我像挂着的葫芦一样被官职拴住,连酒都没空卖。晚上沿着江边散步,月光照在清澈的水波上,突然心情开朗,发现我们聊天虽然观点不同,却意外地很投机。喝着小酒说说笑笑,所有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了。这里用"匏瓜"比喻被工作束缚,用月下江景营造宁静氛围,展现朋友谈心时的惬意。
最后四句感叹:真想和你结伴远行,可惜官职在身走不开。什么时候能一起归隐田园,那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啊!结尾的"耦耕"用古代两人并耕的意象,表达对远离官场、与知己相伴务农的向往。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飞鸿""匏瓜"等常见事物作比喻,生动易懂
2. 通过散步、喝酒等生活场景展现友情
3. 在轻松语调中暗含对官场束缚的无奈
4. 最后用农耕意象传递返璞归真的理想
就像现代人加班时想念和老友撸串聊天的心情,诗中那种"想辞职和好朋友去种地"的愿望,今天读来依然能引起共鸣。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