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德润

力挽端平疏,追还元佑风。
只今只未正,自古直难容。
去国身如叶,忧时鬓易蓬。
转输烦计使,镇抚仗元戎。
化寓文章内,人游礼乐中。
五年怀赤子,一念契苍穹。
宠仅优奎阁,言犹简帝聪。
顿忘前席召,虚抱死疆衷。
预决同师鲁,先知即了翁。
至诚存素履,定力见临终。
族党哲人逝,朝家善类空。
我为天下哭,非但哭吾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挽德润》是一首悼念逝者的作品,通过赞颂逝者的品德和功绩,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敬仰和悲痛之情。

1. 开篇赞扬逝者的政治贡献
诗的开头提到逝者曾努力纠正朝廷的弊端,恢复古代贤明政治的风气(“力挽端平疏,追还元佑风”)。但正直的人往往难以被世俗所容(“自古直难容”),暗示逝者生前可能遭遇排挤或不被理解。

2. 描写逝者的忧国忧民
诗中提到逝者离开朝廷时像落叶一样漂泊(“去国身如叶”),因忧心国事而白发丛生(“忧时鬓易蓬”)。他生前为国家操劳,既要处理财政事务(“转输烦计使”),又要依靠将领镇守边疆(“镇抚仗元戎”),可见他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官员。

3. 赞颂逝者的品德与学问
逝者不仅政绩突出,还注重文化教育(“化寓文章内,人游礼乐中”),心怀百姓(“五年怀赤子”),忠诚于国家(“一念契苍穹”)。即使受到皇帝的赏识(“宠仅优奎阁”),他的谏言仍然简洁有力(“言犹简帝聪”)。

4. 表达对逝者的惋惜
作者提到逝者生前未能完全施展抱负(“顿忘前席召,虚抱死疆衷”),但他的智慧和忠诚至死不变(“至诚存素履,定力见临终”)。他的离世不仅是家族的损失(“族党哲人逝”),更是朝廷的损失(“朝家善类空”)。

5. 结尾抒发悲痛
最后,作者说自己的痛哭不仅是为逝者个人(“非但哭吾崇”),更是为天下失去这样一位贤才而悲伤(“我为天下哭”),凸显了逝者的重要性。

总结:
这首诗通过回顾逝者的政治功绩、高尚品德和忧国情怀,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敬仰和痛惜。逝者是一位正直、勤勉、忠诚的官员,他的离世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国家的损失。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逝者的赞美,也有对现实的感慨,读来令人动容。

方审权

(1180—1264)宋兴化军莆田人,字立之,号听蛙。方峤玄孙。家富藏书,环居有田数亩,以耕读为一生之愿。与刘克庄、王迈相友善。有《听蛙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