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草草欢娱共一觞,葭灰昨夜煦初阳。
民贫绝喜冬独煖,客倦翻嫌日渐长。
造化不停聊阖癖,人情自此隔炎凉。
欲占岁稔浑无雪,儿毫晴云晓色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时节的景象和人情冷暖,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

开头两句写冬至聚会喝酒的场景,"草草欢娱"暗示聚会匆忙简单,但大家还是举杯同乐。"葭灰昨夜煦初阳"用芦苇灰和初升的太阳来比喻冬至阳气初生的自然现象。

中间四句写贫民和游子的不同感受:穷人喜欢冬天变暖可以少受冻,而游子却嫌白天变长更显寂寞。这里用对比手法,既写了自然变化,又暗喻人情冷暖——就像天气变化一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时冷时热。

最后两句写天气和收成:诗人想预测来年收成,却发现没有下雪,只有几缕黄色云彩。这既是对实际天气的描写,也暗含对世道人心的感慨——就像这反常的暖冬一样,世间很多事情都难以预料。

全诗通过冬至的自然现象,写出了人生百态。诗人用"冬暖"、"日长"、"无雪"这些反常气象,巧妙比喻了人世间的冷暖无常。语言看似平淡,却饱含对贫苦百姓的同情和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汪炎昶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