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县道中有短亭岩穴飞泉隔江洒至因成二首 其一

风凉津湿共微微,隔岸泉冲石窍飞。
争得巨灵从野性,旧乡无此擘将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充满了自然野趣和思乡之情。

前两句写景:凉风带着湿润的水汽轻轻吹拂,隔江的飞泉从岩石孔洞中喷涌而出,像一条白练凌空飞溅。这里用"津湿"形容空气中弥漫的水雾,"石窍飞"则生动表现了泉水从岩缝中喷射的动态美。

后两句抒情:诗人看着这壮观的景象,不禁幻想如果能有巨灵神(神话中劈山的神)那样的力量,就能把这美景带回故乡。这里的"争得"是"怎得"的意思,表达了一种渴望而不可得的遗憾。"旧乡无此"点明了故乡没有这样的奇景,更强化了诗人对眼前风光的珍视和留恋。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将眼前震撼的自然景观与平淡的故乡风景对照,既赞美了旅途中的山水之美,又含蓄地流露出游子对家乡的深情。语言简洁却意境开阔,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水汽和震耳的泉声。

薛能

薛能(817-880年),字太拙,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人。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薛能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