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杭州(送王师范)
房杜王魏之子孙,虽及百代为清门。
骏骨凤毛真可贵,冈头泽底何足论⑴。
去年江上识君面,爱君风貌情已敦。
与君言语见君性,灵府坦荡消尘烦。
自兹心洽迹亦洽,居常并榻游并轩。
柳阴覆岸郑监水,李花压树韦公园。
每出新诗共联缀,闲因醉舞相牵援。
时寻沙尾枫林夕,夜摘兰丛衣露繁。
今君别我欲何去,自言远结迢迢婚。
简书五府已再至,波涛万里酬一言。
为君再拜赠君语,愿君静听君勿喧。
君名师范欲何范,君之烈祖遗范存。
永宁昔在抡鉴表,沙汰沈浊澄浚源。
君今取友由取士,得不别白清与浑。
昔公事主尽忠谠,虽及死谏誓不谖。
今君佐藩如佐主,得不陈露詶所恩。
昔公为善日不足,假寐待旦朝至尊。
今君三十朝未与,得不寸晷倍玙璠。
昔公令子尚贵主,公执舅礼妇执笲。
返拜之仪自此绝,关雎之化皎不昏。
君今远娉奉明祀,得不齐励亲蘋蘩。
斯言皆为书佩带,然后别袂乃可扪。
别袂可扪不可解,解袂开帆悽别魂。
魂摇江树鸟飞没,帆挂樯竿鸟尾翻。
翻风驾浪拍何处,直指杭州由上元。
上元萧寺基址在,杭州潮水霜雪屯。
潮户迎潮击潮鼓,潮平潮退有潮痕。
得得为题罗刹石,古来非独伍员冤。
骏骨凤毛真可贵,冈头泽底何足论⑴。
去年江上识君面,爱君风貌情已敦。
与君言语见君性,灵府坦荡消尘烦。
自兹心洽迹亦洽,居常并榻游并轩。
柳阴覆岸郑监水,李花压树韦公园。
每出新诗共联缀,闲因醉舞相牵援。
时寻沙尾枫林夕,夜摘兰丛衣露繁。
今君别我欲何去,自言远结迢迢婚。
简书五府已再至,波涛万里酬一言。
为君再拜赠君语,愿君静听君勿喧。
君名师范欲何范,君之烈祖遗范存。
永宁昔在抡鉴表,沙汰沈浊澄浚源。
君今取友由取士,得不别白清与浑。
昔公事主尽忠谠,虽及死谏誓不谖。
今君佐藩如佐主,得不陈露詶所恩。
昔公为善日不足,假寐待旦朝至尊。
今君三十朝未与,得不寸晷倍玙璠。
昔公令子尚贵主,公执舅礼妇执笲。
返拜之仪自此绝,关雎之化皎不昏。
君今远娉奉明祀,得不齐励亲蘋蘩。
斯言皆为书佩带,然后别袂乃可扪。
别袂可扪不可解,解袂开帆悽别魂。
魂摇江树鸟飞没,帆挂樯竿鸟尾翻。
翻风驾浪拍何处,直指杭州由上元。
上元萧寺基址在,杭州潮水霜雪屯。
潮户迎潮击潮鼓,潮平潮退有潮痕。
得得为题罗刹石,古来非独伍员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送别好友王师范去杭州时写的,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友人品格的赞美,还夹杂着人生劝诫和旅途风光的描绘,情感真挚,层次丰富。
1. 友情与品格赞美
开篇用历史名臣(房玄龄、杜如晦等)的后代作比,夸赞王师范出身名门、品格高洁。诗人回忆去年相识的场景,被对方坦荡的性情吸引,两人很快成为挚友:一起写诗联句、醉酒起舞、赏枫林夜色、采兰草沾露……这些日常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他们亲密无间的友谊。
2. 临别赠言的核心
友人要去杭州完婚并任职,诗人以长辈般的口吻提出三点人生建议:
- 为官之道:提醒他继承祖辈公正选拔人才的作风,像过滤泥沙一样分清善恶("清与浑");
- 忠诚尽责:以历史名臣为例,鼓励他辅佐上司要像侍奉君主一样直言敢谏;
- 家庭责任:婚姻不仅是喜事,更要重视祭祀祖先、夫妻和睦(用《关雎》典故暗示)。
这些劝诫像把人生经验打包成"锦囊"送给友人,显得语重心长。
3. 旅途与杭州风物的想象
后半段笔锋一转,描绘友人的行程:江树摇曳、船帆高挂,一路乘风破浪直奔杭州。诗人提前"剧透"杭州的特色——上元寺的遗迹、钱塘潮水的壮阔(潮户击鼓迎潮、潮退留痕),甚至提到当地著名的"罗刹石"和伍子胥的冤屈传说。这些画面既是对友人的关心,也增添了诗的神韵。
诗歌亮点
- 比喻生动:用"骏骨凤毛"夸人才华,用"沙汰沉浊"比喻明辨是非,通俗又形象。
- 虚实结合:前半部分写实回忆,后半部分虚写想象,情感从依依不舍转向开阔豪迈。
- 双重身份:既是朋友间的暖心送别,又像长辈的谆谆教导,展现唐代文人亦友亦师的关系。
全诗如同一幅长卷:前半是温馨的友情特写,中间是郑重的人生指南,结尾是壮阔的江湖行旅图,读来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