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竹元珍赏(豫章本作尝)江洲新茶

我生世味薄,所好唯真茶。
江南隔浮云,庐岳望苦赊。
煎烹逐风土,白水和脂麻。
有客自远至,开缄得新芽。
乍见真邂逅,失喜成欢哗。
掬视未及饮,清香破昏邪。
堂堂京邑雄,万货来天涯。
念此至灵草,崎岖亦随车。
小磨元自携,莹白无纤瑕。
玉尘渐委积,鹰嘴犹交加。
汲泉方污埃,上以密叶遮。
蟹眼已鸣沸,君来何晚耶。
相呼共一啜,如到神仙(豫章本作山人)家。
烦襟得浣濯,两目袪昏花。
閒居无他乐,赖有此趣佳。
煌煌金张门,酒肉争豪奢。
冷淡不辄饮,千金赏筝琶。
一醒又五斗,颜角如烘霞。
蔗浆爽肺肝,金碗嗽齿牙。
坐觇吾曹癖,往往笑以嗟。
人生乐不同,未用相矜夸。
吟罢腹饥吼,空庭噪昏鸦。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对茶的痴迷,以及和朋友一起品茶的快乐。全诗用大白话可以这样理解:

开篇就说"我这人不爱世俗享受,就爱喝口真茶",但住在江南离产茶的庐山太远,平时只能将就用白水煮点普通茶解馋。突然有朋友远道而来,送来新鲜茶叶,作者高兴得像个孩子——还没喝呢,光是闻着茶香就精神了。

中间详细描写煮茶过程:作者像对待宝贝一样,亲自用小石磨研磨茶叶,用最干净的泉水煮茶,还细心用树叶盖住茶汤防灰尘。水刚烧开("蟹眼"指水刚冒小气泡),就迫不及待招呼朋友:"你怎么才来啊!"两人一起喝茶时,感觉快活似神仙,茶香不仅洗去烦恼,连眼睛都变亮了。

最后用对比手法凸显自己的"茶痴"属性:别人在豪门宴席上拼酒炫富(喝到脸红像烤霞,用金碗漱口),看到作者这群"茶呆子"就嘲笑。但作者理直气壮地说"各人有各人的快乐",写完诗肚子饿得咕咕叫时,还在回味茶香,连院子里的乌鸦叫声都显得可爱。

全诗妙在三点:
1. 把日常小事写得活灵活现,比如收到茶叶时的欢呼、煮茶时的细致、馋茶时的急不可耐
2. 用"酒肉土豪"反衬"清茶雅趣",突出"快乐没有高低贵贱"的生活态度
3. 结尾饿着肚子还陶醉在茶香里,这种"穷开心"的憨劲儿特别打动人

本质上,这是首"快乐宣言",告诉人们:真正的享受不在价钱,而在于真心热爱。

孔武仲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