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龚叔虎
寺暗莓苔深,岁潦雷雹粗。
问胡旅穷舍,钻燧煮莱芜。
答云自孩童,早识灶下梧。
逡巡四十载,翻著火上炉。
今昔岂异能,闻见终殊途。
德衰嗟教薄,笔退怜词枯。
何以充我求,往众归装孤。
子文如绣鞶,子行如冰壶。
世惟春华玩,尔用秋实餔。
去从孔鸾翔,勿受斥鴳呼。
问胡旅穷舍,钻燧煮莱芜。
答云自孩童,早识灶下梧。
逡巡四十载,翻著火上炉。
今昔岂异能,闻见终殊途。
德衰嗟教薄,笔退怜词枯。
何以充我求,往众归装孤。
子文如绣鞶,子行如冰壶。
世惟春华玩,尔用秋实餔。
去从孔鸾翔,勿受斥鴳呼。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龚叔虎的人的故事,用简单的生活场景道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开头描写寺庙幽暗、青苔丛生,夏天雷雨交加,烘托出一种压抑的氛围。这时有人问龚叔虎:"你住在这么破旧的房子里,每天生火做饭吃野菜,是怎么熬过来的?"龚叔虎回答说,自己从小就会生火做饭("灶下梧"指烧火用的木柴),就这样过了四十年,现在反而要自己动手生火做饭了。
诗人通过这段对话点出:其实人还是那个人,只是时代变了。现在道德衰落、教育浅薄,连写文章都变得枯燥乏味。大家都追求热闹浮华,只有龚叔虎保持初心。
接着诗人称赞龚叔虎:你的文章像绣花的腰带一样精美,品行像冰做的壶一样纯洁。世人都爱春天的花朵,你却选择秋天的果实。最后劝他:去追随凤凰这样的神鸟吧,别理会那些叽叽喳喳的麻雀。
全诗用做饭、花果这些日常事物作比喻,表达了"在浮躁的社会里保持本真"的主题。最打动人的是龚叔虎这个形象——在物质匮乏中坚持四十年的普通人,反而活出了高洁的品格。诗人用"冰壶"这个比喻特别贴切,既说明他的纯净,也暗示这种品格在浑浊世道中的珍贵。
叶适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