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诗

伶以酒戒酒,燮以诗戒诗。
戒诗不能戒,如蚕爱其丝。
携锥钻石壁,会有天穿时。
元纪相暑寒,鸟虫随鸣嘶。
缘情非吾则,砭道谁忧疲?
岂真寝馈间,中痼成独私。
花上春天高,白云浮明漪。
东风亦何心,自然穷妙姿。
自然杳难求,容饰惭素辉。
琴钟多借音,况在巴里卑。
不如缄喉舌,常使耳声希。
璞然石我心,块然土我仪。
仅守一轨是,难易百辙非。
转令坦适途,顾盼多迟疑。
戒诗非所难,难于戒所思。
所思动有驰,而亦静有持。
动静互辟翕,有枢即有机。
枢机所运行,真宰实相之。
造化统寸灵,元会方无涯。
胡由抹四象,还作浑沌眉。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戒诗"为主题,用生动比喻探讨创作欲望与自我约束的矛盾。诗人把自己比作戒酒的伶人(演员)和戒诗的燮(古代乐官),说明戒诗就像让蚕不吐丝一样困难。他用"锥子钻石头"的比喻,暗示创作冲动终会突破束缚。

诗中描绘春天美景(花朵、白云、东风)时,感叹自然之美难以用语言捕捉,人工雕琢反而会破坏天然韵味。这反映了诗人对创作本质的思考——真正的艺术应该像自然一样浑然天成。

后半部分转向哲学思考:诗人发现最难戒的不是写诗本身,而是无法停止的创作思绪。他把思维比作不停转动的门轴(枢机),说明创作灵感就像自然规律般不可阻挡。最后用"浑沌眉"的典故,暗示过度约束反而会扼杀天然灵性。

全诗妙在将抽象的艺术创作困境,转化为蚕吐丝、锥钻石头等日常可见的意象,让读者能直观感受诗人既想克制又渴望表达的矛盾心理。这种对创作本能的坦诚剖析,正是诗歌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